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
這里指揮了國際上最長時間的罷工
在廣州市東園橫路3號,這里有一座“紅樓”,原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但是,這座“紅樓”出名不是因為它的出身顯貴或者建筑風格獨特,而是國際工運史上堅持時間最長的罷工—“省港大罷工”的指揮部就設在這里。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了“五卅”慘案。為抗議帝國主義制造的上?!拔遑Α睉K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6月19日,爆發了震撼中外的省港大罷工。首先發動的是蘇兆征等領導的香港海員、電車、印刷等行業的工人,其他行業群起響應,僅15天內罷工人數即達25萬。這個場景,跟1922年香港海員大罷工極其相似,當時蘇兆征也是主要領導者之一。
1925年6月21日,廣州、香港各地工人也宣布罷工。罷工浪潮激蕩著整個廣州社會。
1925年6月23日,省港罷工工人和廣州的工農商學兵各界共10萬人集會東較場,大會提出收回租界、海關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等要求,并于當天下午舉行大游行,可是當游行隊伍行至沙基西橋口的時候,沙面英國軍警突然向游行隊伍射擊,停泊在白鵝潭及珠江河面上的英、法、葡等國軍艦也向岸上發炮轟擊,由于事起倉促,路狹人稠,游行群眾死傷慘重。釀成震驚中外的“沙基慘案”,又稱“六二三慘案”(今天廣州的六二三路因此而命名)。
1925年7月3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在東園成立,為罷工最高領導機關。罷工工人清除東園的野草瓦礫,蓋起了一座座葵蓬竹寮。由此,東園成為世界工運史上時間最長的罷工—省港大罷工的指揮部。罷工委員會以蘇兆征、何耀全、林偉民、李啟漢等13人為執行委員,蘇兆征任委員長,何耀全、曾子嚴為副委員長。廖仲愷、鄧中夏、黃平等受聘為顧問。罷工委員會下設干事局、法制局、審計局、會審處、財經委員會、監獄、醫院、學校等辦事處機構。這個罷工委員會其實已經相當于一個小政府了。
當時,還在東園大門掛著“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大罷工委員會”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大罷工委員會糾察隊本部”兩條長匾。罷工委員會組織了2000多人(最多時達5000多人)的工人武裝糾察隊,嚴厲抵制外貨,使香港交通運輸中斷,食品供應斷絕。隨后又改變為單純對英封鎖,規定“凡不是英國貨英國船及經過香港者,可準其直來廣州”。
直到1926年10月10日,省港罷工委員會在廣東革命政府決定增加25%的關稅附加稅以安置罷工工人的條件下,發表關于停止封鎖香港的布告,這個歷時16個月之久的省港大罷工至此結束。
可惜,罷工結束還不到一個月,1926年11月6日,帝國主義收買反動分子縱火焚毀東園,僅存一座門樓和“紅樓”前的一棵大樹。事后,罷工委員會發動罷工工人重建了罷工會址。
省港大罷工史跡展覽館所在的“紅樓”
焚毀前的東園相當壯觀,占地2.5萬平方米。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分正南大門,有一座高約8米的石橋式磚木結構門樓,橫楣上有李準手書“東園”二字。門樓中間為40米寬的大廳,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圓拱門,拱門內有兩間小房,是罷工委員會工人糾察隊值班室。進園50米有一荷花池。池東、西各有一八角亭,東亭為工人糾察隊總部,西亭為會審處。池的正面有磚木結構的西式二層洋房“紅樓”,首層是工人糾察隊的禮堂,二樓為糾察隊的模范隊宿舍。后半部有1000平方米池塘,一小溪從西流入,溪上有兩座雙層木閣樓,雕梁畫棟,古色古香。西邊有一座面積700平方米的罷工委員會訓育亭,隨著罷工斗爭的發展,北面搭起了4座大葵柵,作為辦公的地方和收押犯人的監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舊址歸廣東省汽車公司和廣東省總工會使用。1962年6月,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在原地重建“紅樓”,建立省港罷工委員會紀念館,這里成為了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