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8pfd8"><label id="8pfd8"><xmp id="8pfd8"></xmp></label></acronym>
      <object id="8pfd8"></object>
      <pre id="8pfd8"><ruby id="8pfd8"><xmp id="8pfd8">
      <li id="8pfd8"><ruby id="8pfd8"></ruby></li>
        <table id="8pfd8"></table>

        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動態 > 前沿洞察
        教育動態Education dynamics
        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亟待軟性保護
        發布時間:2019-05-08 14:16   發布者:admin

        近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向全社會通報在“凈網”“護苗”專項行動中查處的6起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典型案例,其中多起涉及利用互聯網實施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案件,如“8·19”傳播涉未成年人淫穢視頻案、“萌妹子”論壇傳播兒童色情視頻牟利案等。東南大學“web3.0時代未成年人網絡權益軟性保護路徑研究”項目組經過長期跟蹤研究發現,網絡直播、短視頻、“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等有毒有害信息的“重災區”,而熱衷于通過此類平臺參與休閑娛樂、溝通社交活動的未成年人群體無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不良網絡信息可以說是無孔不入,近期多家媒體報道,不法分子還盯上了與中小學生關系密切的學習教育平臺,不少學習類APP和公眾號充斥著色情交友信息以及違背公序良俗的游戲廣告等內容,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團中央權益部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達到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3.7%。未成年人已成為網絡空間最活躍的群體,這一代未成年人出生的時間節點恰逢移動互聯網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的時期,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網生代”?;ヂ摼W已深深嵌入到“網生代”未成年人知識學習、休閑娛樂、溝通社交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生代”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狀況呈現低齡化、重度化、娛樂化、危險化等明顯特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未成年人帶來豐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社會生活以及海量信息的同時,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也成為影響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主要隱患。調研發現,有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絡暴力,最常見的是諷刺、謾罵、惡意騷擾、個人信息被公開;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違法不良信息。當前我國利用互聯網實施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激增,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短短數十年,人類社會經歷了從以單向獲取信息為特征的web1.0時代到以雙向互動交換分享信息為特征的web2.0時代,再到以個性化訂制信息為特征的web3.0時代的迭代更新過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網絡監管的難度,網絡信息傳播呈現前端失控、精準推送、即時擴散等高風險態勢,特別是當前非法獲取、出售、提供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行為日益猖獗,使得不法分子能夠向未成年人群體定向推送不良信息。相較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初期階段,心理認知缺陷、社會經驗不足以及行為控制能力欠缺導致其極易受到網絡負面內容的誘導和侵害。為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生態環境、保護未成年人的網絡權益,我國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規制不良網絡信息的針對性措施,包括實行網絡實名制;約談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責令刪除不良信息、關停非法網站和應用程序,全面清理網上違規內容;統一部署開展專項行動,依法查處制作、傳播不良信息違法行為;發布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犯罪行為等。這些策略體現了以公權力機關為主導,借助國家強制性手段威懾、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網絡權益違法犯罪行為的治理思路,帶有鮮明的硬性保護色彩,雖然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但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第一,重懲罰、輕預防理念下管控機制滯后,相關措施呈現被動型、運動式、分散性等特征,網絡監管陷入“舉報-查處-約談-整改-再犯”的怪圈,治理效果不佳;第二,缺乏體系性思維,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不能僅僅依靠國家力量,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合力,應引入家庭、學校、互聯網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建立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社會支持體系;第三,手機已成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上網工具,具體措施未能貼合“網生代”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以及忽視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傳播即時性、分散性的新特征,導致終端過濾機制失靈。易言之,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硬性保護模式存在保護理念滯后、保護主體單一、保護方式消極、保護機制僵化等缺陷。

        針對網絡空間未成年人的意志自由欠缺引導性保障以及正當利益缺乏針對性保護這一“痛點”,為彌補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硬性保護模式的不足,可以嘗試軟性保護的新思路。軟性保護的實施不依賴國家強制力保障,而是依靠主體自覺、制度約束、利益驅動、輿論宣傳、教育引導等復合因素的推動。與硬性保護相比,軟性保護具有四大特征:一是自發性,基于價值取向、利益衡量以及社會責任意識的認同,各方參與主體通過平等協商、共同商定的方式自愿達成共識,制定統一的行為規范和協調機制;二是內控性,社會共同體形成的自律規范雖不具有外部強制力和國家懲罰性,但具有內部約束力,社會和行業的否定性評價即是違反自律規范的后果;三是引導性,不再借助國家強制力推動具體政策和措施的執行,而是通過利益激勵的正向引導方式調動參與主體合規經營、技術研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靈活性,吸收適用最新的保護理念和技術措施,先行先試、動態調整,形成一個開放的保護體系。

        需要格外強調的是,突出軟性保護的意義,并不意味著完全抹殺硬性保護的地位和作用。軟性保護、硬性保護與其說是概念層面的差異,不如說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治理維度:硬性保護強調國家監管,而軟性保護重視社會參與。軟性保護模式的提出消除了硬性保護方式與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現實需求之間的齟齬,并建立了雙向協調機制。軟性保護對硬性保護起到補充、轉化作用,而硬性保護的目標需要軟性保護來貫徹、落實。軟性保護與硬性保護相輔相成,共同致力于營造風清氣正、安全有序、積極健康的網絡生態環境,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床上爽快40分钟无遮挡-日韩欧清无码激情性视频-中文字幕一区无码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