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指導意見》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普通高中一年級要開設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采用課堂教學、講座、職業體驗活動等方式開展課程教學,將生涯教育理念滲透到各門學科;學校要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等等。
廣東省普通高中從2020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方案、使用新教材,2018年、2019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繼續使用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各地各校要做好2018級、2019級課程實施過程中新舊課程的有效銜接。
學校要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
結合自身辦學傳統、特色、優勢和高考“3+1+2”模式對選擇性考試的新要求,探索和構建適應本校學生發展需要和軟硬件資源實際的選課走班方式,規范有序實施選課走班和分類分層教學。
鼓勵各地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開發排課系統和走班管理系統,加大學生管理、班級編排、資源配置、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統籌力度。
普通高中一年級要開設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采用課堂教學、講座、職業體驗活動等方式開展課程教學,將生涯教育理念滲透到各門學科。
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使編制資源配置機制適應選課走班教學管理需要。
加大區域學校課程教學資源的統籌和共建共享力度,建立課程、教師、課室、場地、設施設備的區域共享機制。
積極探索普通高中教師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探索建立市級、縣(市、區)級教師流動資源庫,通過教師區域走校、縣管校聘、返聘優秀退休教師等多種措施,緩解教師結構性缺額壓力。
整體規劃三年課程安排,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學校要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
為適應廣東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完善普通高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促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該指導意見出爐。
《指導意見》對學校課程規劃、課程管理、創新管理模式、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課堂教改、學籍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說明。
《指導意見》提出,學校要執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整體規劃三年課程安排,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開發、開設豐富多彩的各類選修課程,滿足學生選課需求。
廣東省普通高中從2020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起實施新課程方案、使用新教材,2018年、2019年秋季學期高一年級繼續使用教育部2003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各地各校要做好2018級、2019級課程實施過程中新舊課程的有效銜接,將學生發展指導、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等高中課程教學改革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學中。
完善學校課程管理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學校要依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學生選課情況,科學合理排課編班和安排教學計劃,避免隨意增減課時、增加教學時間、排課前緊后松等現象,嚴禁超課標教學、搶趕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切實保障教學秩序穩定。周教學時間總量要按照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安排。要開好技術(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理化生實驗、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規定的專題教育課程。
學校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學分認定工作,加強對學分認定的管理和監督,嚴禁出現違規和虛假認定學分的情況;對未按課程方案修滿相應學分的學生,不得頒發高中畢業證書。加強課程實施監管,落實校長主體責任,強化責任追究。
《指導意見》提出,構建新型管理模式。學校要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要深化學校內部治理改革,建立適應新時代的校長聘任機制、教師評價激勵機制、人事薪酬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提升校長治理能力,激發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校要科學制訂選課走班指南和課程實施方案
加大學生管理、班級編排、資源配置、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統籌力度
《指導意見》提出,有序推進選課走班。各地各校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借鑒前期試點地區經驗做法基礎上,結合自身辦學傳統、特色、優勢和高考“3+1+2”模式對選擇性考試的新要求,探索和構建適應本校學生發展需要和軟硬件資源實際的選課走班方式,規范有序實施選課走班和分類分層教學。
要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實驗室、功能教室、圖書館和學校周邊社會公共資源開展走班教學,盡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學校要科學制訂選課走班指南和課程實施方案,統籌安排各學年開設科目和課時,確保課程之間、年級之間的均衡性和學科學習的連貫性。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開展實驗教學,把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結合起來,切實改變忽視實驗教學的傾向。注重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和作業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要加強學科組協調,合理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減少統考統測和日??荚?,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保證學生休息時間。校長要深入課堂、參與教研、指導教學,著力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同時,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智慧校園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鼓勵各地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服務平臺,開發排課系統和走班管理系統,加大學生管理、班級編排、資源配置、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統籌力度,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結合學科特點,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多功能學科教室建設。
普通高中一年級要開設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
引導學生理性確定選考科目,合理制定修習方案
《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生活和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普通高中一年級要開設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采用課堂教學、講座、職業體驗活動等方式開展課程教學,將生涯教育理念滲透到各門學科。
學校要加強選課指導,引導學生把國家需要、高校招生要求、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及特色優勢與自身興趣愛好、學業能力有機結合,理性確定選考科目,合理制定修習方案,減少盲目性和功利性;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共同參與。學校要尊重學生的課程選擇,學生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必須在學校充分宣講指導后由學生和家長認真商量確定,學校、老師不得代為確定。
同時,強化綜合素質培養。要注重加強學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素養,強化體育鍛煉,使學生掌握1—3項體育技能。加強美育工作,積極開展歌唱、器樂、舞蹈、戲劇、播音主持、繪畫、書法、設計、影視、數字媒體等藝術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藝術感知、創意表達、審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等素養。加強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和實驗操作,使學生掌握生活技能,開展好生產勞動、軍訓、社會考察、職業體驗、研學旅行、設計制作等活動。
學校要按相關要求,成立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措施以及實施辦法,依托省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確保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客觀、真實、可信、可用。
嚴禁招收“掛讀生”、擇校生和變相招收“借讀生”
建立課程、教師、課室、場地、設施設備的區域共享機制
《指導意見》明確,嚴格學生學籍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執行“普通高中學校之間的學生轉學以學校等級相同、年級相銜接為原則,高一上學期和高三年級不接收轉學學生”的規定,加強轄區內高中學校監管,督促高中學校強化內部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嚴格招生和學籍管理。
由外省轉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學生,須具有我省戶籍,并須經地級以上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各高中學校要如實反映學生在校就讀情況,如實進行新生學籍注冊,嚴禁招收“掛讀生”、擇校生和變相招收“借讀生”;認真落實“一生一籍、人籍一致、籍隨人走”的要求,不得接收未按規定辦理轉學手續的學生入學,杜絕“在冊不在校、在校不在籍、人籍分離”的現象發生。
《指導意見》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協同機構編制部門密切跟進實施選課走班的教學實踐情況、加強對教職員配置需求規律的研究,加大區域內普通高中教職員編制保障和統籌調劑力度,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核定,使編制資源配置機制適應選課走班教學管理需要。
強化資源統籌配置。各市要積極整合、開發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加大區域學校課程教學資源的統籌和共建共享力度,建立課程、教師、課室、場地、設施設備的區域共享機制。
積極探索普通高中教師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探索建立市級、縣(市、區)級教師流動資源庫,通過教師區域走校、縣管校聘、返聘優秀退休教師等多種措施,緩解教師結構性缺額壓力。